别再说「讨论一下」:如何拒绝无效会议
在工作中,你是否经常听到这句话:「我们拉上谁谁谁开个会讨论一下吧。」
听起来好像要解决问题,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把问题「扔到会议里」,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推进。会议结束时,大家的脑袋更大了,但问题依然没解。
这些「讨论一下」的会议,常见的三个问题是:
- 没有目标: 会议开始时没有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,聊到哪里算哪里;
- 信息不对称: 参会人临时了解背景,花一半时间在补课;
- 没有结论或后续: 会议结束后没人负责收尾,没人知道下一步做什么。
与其「开个会讨论一下」,不如换一种方式让信息流动、推进决策。
那些可以不开会的「会」
其实,很多「讨论」压根不需要开会,尤其是以下几种:
-
同步型沟通(我告诉你一个情况):
→ 用文档、IM 或邮件更新即可。
-
收集意见型沟通(听听大家的看法):
→ 用金数据、腾讯问卷、甚至微信群接龙就能搞定。
-
边想边说型沟通(我也不知道想清楚没有,我们聊聊?):
→ 建议先自己写一段文字,把脑子里的模糊理清楚,再邀请别人参与。
如果非开不可,务必做到以下几点
-
提前准备一个简短但清晰的议题文档:
哪怕是一段话,提前发给与会者。让大家开会前就理解背景,节省时间。
-
设定明确的会议目标:
比如「确认 A 方案是否可行」、「决定 B 方案中谁来负责」,别让会议变成发散的闲聊。
-
安排记录人,沉淀会议结论和行动项:
不用拘泥于会议纪要格式,但一定要让大家知道:我们达成了什么共识,下一步谁来做什么。
会议是成本,不是默认手段
会议本质上是一个同步、实时、多人参与的高成本沟通手段。
它适合解决复杂问题、需要多方博弈的决策、冲突调解等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,异步沟通才是更节省时间、压力更小、对信息更友好的方式。
下次你想说「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」之前,不妨问问自己:
这事真的需要同步沟通吗?
有没有更轻的方式也能推进?
如果答案是「有」,那就大胆拒绝无效会议吧。
最后
真正高效的组织,不是靠开很多会,而是让大多数事,不需要开会也能搞定。
别再说「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」,试试写一个文档,发给对的人,也许问题就解决了。